【TGDF 2025】在變局中創新:全球遊戲產業如何於時局紛擾中持續前行

目錄

導言

  • 理解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衰退與【遊戲公司裁員潮】對遊戲開發模式帶來的結構性影響。
  • 釐清【AI 在遊戲開發領域的真實進展與局限】,特別是針對 3D 資產生成等核心環節,破除過度高估的迷思。
  • 為何【亞洲遊戲開發優勢】日益凸顯,以及【遊戲開發外包趨勢】如何成為應對西方市場結構轉變的重要策略。
在變局中創新:全球遊戲產業如何於時局紛擾中持續前行

洞悉地緣政治與保護主義趨勢如何重塑全球遊戲產業鏈,為何【亞洲遊戲開發優勢】在此變局下日益凸顯,以及【遊戲開發外包趨勢】如何成為應對西方市場結構轉變的重要策略。 

這是一趟通往遊戲產業未來核心的旅程,讓我們繫好安全帶,隨著唯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詹承翰,一同啟程。 

 

疫情與經濟逆風的遊戲公司生存策略

 

全球【遊戲產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壓力測試

最初,無預警爆發的疫情讓居家上班(remote work)成為必要之舉,這看似彈性的工作模式,卻對高度協作、涉及大量機敏資料的遊戲開發帶來巨大衝擊。

想像一下,數百位開發者需要同時在家連回公司內網,處理動輒 TB 等級的高度保密專案資料。

即使資訊安全防護做到極致,防火牆的頻寬是否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瞬時流量?

真相是當時許多公司的基礎設施根本不堪負荷。

 

這迫使許多企業不得不斥資採購專業級的遠端連線設備,這些設備甚至不是市面常見、需要特殊訂製,只有微軟、騰訊這樣體量龐大的跨國公司才會常態使用的等級。

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企業應變能力和基礎建設韌性的極大考驗。

 

這次經歷成為重要的啟示:企業必須隨時做好「就地解散」、全員遠端協作的準備,確保開發流程的安全與順暢,將【企業韌性建立】融入日常營運策略中。 

但疫情的影響並未隨著解封而終止。

恰恰相反,後疫情時代迎來了更為嚴峻的經濟逆風。

 

全球股市在 2021 年衝上歷史高點後,伴隨貨幣政策緊縮而大幅修正,遊戲公司的股價也未能倖免,許多大型公司的股價甚至跌幅超過七成,這在業界引發了連鎖反應。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量的專案被砍掉,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球的【遊戲公司裁員潮】。

微軟UnityEASony騰訊,一家家業界巨頭都不得不進行規模驚人的裁員。

這波裁員潮的慘烈程度,甚至許多方面超越了疫情剛爆發時的不確定性,對全球遊戲從業者的信心造成沉重打擊。

從微軟、Unity、EA、Sony 到騰訊,一家家業界巨頭都不得不進行規模驚人的裁員。

 

面對這樣的宏觀經濟環境,僅僅依靠技術上的應變已經不足以確保生存,企業必須思考更長期的戰略。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電玩通認為,唯晶科技展現出的戰略遠見令人矚目。

例如,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某些公司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在全球動盪中的生存機率。

講者借鑒新加坡這樣一個資源匱乏卻能發展出「Unlikely Power」的國家經驗,成為一種啟發。

新加坡能夠在兼顧商業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疫,並在複雜地緣政治中展現其基於自身價值觀的「選邊」策略,這對於需要全球化經營的企業來說,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唯晶科技將總部遷至新加坡,甚至在當地上市,不僅是地理位置的轉移,更是將企業的營運框架與一個具有高度應變能力和國際化思維的體系相融合,以此提升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企業韌性建立】與影響力。 

除了地理位置的佈局,資本結構的調整也成為提升韌性的重要一環。

引入具有豐富穿越經濟週期經驗、且高度國際化的策略股東,如宏碁集團及其旗下的宏碁遊戲,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策略。

宏碁作為一家擁有近五十年歷史、在全球設有大量據點、員工遍布世界各地的公司,其應對全球經濟波動和拓展國際業務的經驗,對於需要強化【企業韌性建立】、放眼全球市場的遊戲服務提供商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資源。

他們不僅能提供資金,更能帶來如何在複雜環境中制定長期戰略、深耕全球市場的 Know-how。

這種資本與戰略層面的結合,是應對經濟逆風、確保企業在【遊戲公司裁員潮】中逆勢生存並成長的關鍵。 

 

因此,從疫情初期的技術挑戰,到後續的經濟衰退與裁員壓力,遊戲企業的應對之路是一條不斷學習、適應與進化的道路。

它要求企業不僅在技術層面具備彈性,更要在戰略佈局、資本結構乃至全球視野上進行深刻調整。

這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在【變局】中抓住【創新】的機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需要像風中的勁草,彎而不折,在每一次挑戰後變得更加強壯。 

 

 

AI浪潮下的真實景像:威脅?效率提升?還是文創助攻? 

 

AI 這個無處不在的熱詞,在遊戲產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焦慮。

媒體常常描繪 AI 如何在未來取代人類的各種工作,包括創意和技術環節,使得許多身處其中的從業者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遊戲美術外包服務提供商更是首當其衝,被許多人視為【AI對遊戲開發的影響】下「海嘯第一排」的受害者。

亞洲電玩通認為,我們需要以更為冷靜和專業的視角去審視 AI 在遊戲開發領域的真實圖景,而非被誇大的預測所誤導。 

看看紅杉資本 2023 年初對 AI 進展的預測圖,其中提到到 2025 年,3D 相關的 AI 生成技術將「幾乎搞定」(almost there)。

但現實情況如何?現在是 2025 年,遊戲開發者們是否已經普遍使用功能強大、能生成高品質 3D 模型或動作的 AI 工具來開發遊戲?答案是「幾乎沒有」。

 

原因何在?核心問題在於「訓練資料」。

AI 的強大能力源於海量的高品質數據訓練。

文字、2D 圖片、程式碼之所以能被 AI 快速掌握並生成,是因為網路上充斥著數不盡、唾手可得的訓練資料。

ChatGPT 讀遍了整個網路的文字,Midjourney 看遍了海量的圖片,AI 寫程式得益於 GitHub 等平台的開源程式碼。

但高品質的 3D 模型呢? 不同於 2D 圖片,3D 模型是向量資產,本質上是龐大的坐標數據集合。

這類資料通常是商業機密,儲存和傳輸成本高昂,網路上很少有大量高品質、可供任意下載和訓練的 3D 模型數據集。

即使是 Autodesk 這樣在 3D 領域深耕多年的公司,其負責 AI 的高層也曾坦言,缺乏足夠的 3D 訓練資料是開發相關 AI 的巨大挑戰。

現在,即使騰訊這樣擁有海量用戶數據和資源的公司,其推出的 3D AI 工具也僅限於生成特定風格的資產,且明確表示「不可商業化」

這背後除了技術仍在完善,更核心的問題是【遊戲產業版權問題】。

 

AI 訓練數據的來源是否合法、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是商業應用必須解決的前提。

目前大多數生成式 AI 仍存在版權風險,而 3D 數據的稀缺性反而讓這方面的版權問題相對較少發生,因為 AI 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大量的、有版權的高品質 3D 數據。 

進一步思考,即使未來 10-20 年訓練數據和版權問題都得到解決,AI 能否取代「人」的創作?我們身處文創產業,創作的價值往往超越技術本身。

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一首動人的歌曲、一封真誠的信,其打動人心的力量,源於創作者真實的人生經歷和情感。

李後主《虞美人》之所以能流傳千年,是因為那是亡國之君內心真實的哀痛;歌曲《最後一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它記錄了一個妻子親歷生離死別的瞬間情感。

即使 AI 能寫出在詞藻和結構上無懈可擊的作品,甚至模仿特定風格,它也無法注入那份真實的「情感價值」。

 

正如 Google 當年那個備受質疑的 AI 廣告,一個小女孩寫給奧運選手的信,其價值在於親筆書寫的真誠,而非文字本身的完美無瑕。

AI 擅長的是基於概率的「預測」,例如文字接龍或像素點填補,它是極致的「金魚腦」——記憶並組合見過的模式,但它無法「經歷」並產生情感。 

 

對此,亞洲電玩通的觀點是,【AI 對遊戲開發的影響】更應被視為一種「工具」,而非「終結者」。

就像從毛筆到打字機,AI 可以極大地提升效率,例如協助動作捕捉後的資料處理,甚至從簡單文字描述生成初步的動畫草稿。

它能加速某些流程、降低試錯成本,讓開發者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情感深度的環節。

但核心的創意發想、敘事構築、以及賦予作品「人性」和「情感價值」的部分,依然必須由人來完成。

對於【遊戲美術外包】公司而言,這意味著挑戰在於如何將 AI 整合到工作流程中,提升效率並創造獨特的價值,同時專注於 AI 暫時無法取代的高品質、高客製化、需要深刻理解客戶需求和藝術風格的服務。

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創新】過程,而非坐以待斃。 

 

 

全球化退潮與亞洲崛起:遊戲產業地圖的新位移

 

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的動盪,伴隨著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的抬頭,正悄然改變著全球【遊戲產業】的格局。

關稅戰是最直接的體現之一,它可能導致遊戲主機、硬體甚至遊戲內容的成本增加,進一步壓縮已經相對低迷的西方市場利潤空間。

更深層的影響在於,貿易摩擦和宏觀經濟下滑會直接削弱玩家的購買力,這迫使遊戲開發商必須將遊戲做得更加精良、更具吸引力,才能在有限的預算中贏得玩家的青睞。

這是一個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市場環境。

 

儘管如此,遊戲產業在數位貿易領域長期以來享有一定優勢。

自 1998 年 WTO 通過對跨境數位貿易不徵稅的法令以來,這一共識一直在延續,主要得益於美國等數位巨頭國家的推動。

這意味著遊戲產品、數位內容甚至外包服務在跨境流動時,理論上不會面臨關稅壁壘。

 

不過隨著全球化過程中貧富差距和區域不平等的加劇,不滿情緒的累積正助長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興起。

這並非一時現象,而是全球經濟效率不斷提升(即在更便宜的地方生產再運往更貴的地方銷售)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這種趨勢雖然尚未直接表現為對數位內容的關稅,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它可能通過限制人員流動、技術轉移等方式,間接影響遊戲產業的全球協作模式。 

與此同時,亞洲在遊戲開發領域的崛起,成為這波【變局】中的一個關鍵變量。

 

黑神話:悟空哪吒:魔童降世這兩部作品在全球市場的成功,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勝利,更是標誌著【亞洲遊戲開發優勢】的工業化體系已經成熟。

開發成本遠低於歐美同類作品,卻能達到全球市場認可的品質水準,這證明了亞洲團隊在效率、技術和工業化管線上的巨大進步。

這意味著,全球的遊戲開發商在尋找合作夥伴時,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他們可以選擇與亞洲團隊合作,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實現開發目標,這正是提升「經濟效率」在全球範圍內的再次體現。 

 

此外,疫情對西方工作文化的長期影響也加速了這種結構性轉變。

許多歐美地區的開發者在疫情後維持著混合或完全的遠端工作模式,甚至出現了「週四就是週末」的新常態。

這種模式雖然提供了更大的彈性,但也對需要緊密協作、同處一地進行流水線作業的大規模遊戲開發帶來挑戰。

相較之下,亞洲地區在工作模式上更傾向於維持效率導向,這使得許多需要數百人同處一地、進行高強度面對面溝通和協作的專案,更傾向於「位移」到亞洲來執行。

這種【遊戲開發外包趨勢】的加劇,不僅是因為成本,更是因為亞洲團隊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滿足西方開發商在特定開發階段對效率和協作模式的需求。

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市場調整,反映了全球遊戲產業資源和能力的重新分配。 

 

因此,亞洲電玩通認為,在全球化退潮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亞洲遊戲開發優勢】正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亞洲的開發團隊憑藉其在成本、效率和日益成熟的工業化管線上建立的優勢,成為西方開發商在應對本土工作文化轉變和經濟壓力時的重要合作夥伴。

把握住這一波【遊戲開發外包趨勢】帶來的機會,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國際化協作能力和項目管理水平,將是亞洲遊戲產業在未來【變局】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實力,更是對全球市場需求和合作模式的深刻理解,是一場系統性的【創新】。 

 

 

韌性成長的秘密:深耕現場服務遊戲與全球佈局

 

在全球【遊戲公司裁員潮】持續不斷的同時,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是:全球遊戲產業的整體營收數字依然在成長。

這種看似矛盾的狀況,背後隱藏著產業結構的深層轉變,以及某些企業在【變局】中找到的獨特成長路徑。

核心答案指向了日益重要的「現場服務遊戲」(Live Service Games)以及「遊戲開發外包趨勢」所構築的彈性開發體系。 

為什麼裁員潮與產業成長並存?答案是,遊戲開發的工作量並沒有消失,只是承擔這些工作的主體和模式發生了變化。

許多大型遊戲發行商在經濟逆風下選擇縮減內部團隊,尤其是非核心或階段性需求較大的部門,但遊戲總歸是要開發出來的。

於是,大量的開發任務被外包給了第三方服務提供商。

 

根據行業報告,用於外部開發的預算正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峰

根據行業報告,用於外部開發的預算正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峰,這印證了遊戲產業正在向一個更具「彈性」的模式轉型。

開發商可能只保留 20%-40% 的核心內部團隊,而將 60%-80% 的開發工作,包括美術、動畫、程式、測試等,發包給外部的專業團隊。

 

這種模式不僅提供了成本和資源上的靈活性,更能利用外部團隊在特定風格或技能上的專長。

疫情期間遠端工作的普及,也讓開發商更習慣與地理位置分散的外部團隊協作,進一步強化了【遊戲開發外包趨勢】。 

在這個彈性開發體系中,深耕「線上服務遊戲」的公司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不同於傳統的一次性買斷遊戲,線上服務遊戲(如大型多人線上遊戲或持續更新的手遊)在上線後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後續開發需求,包括新內容、新活動、平衡性調整、Bug 修復等。

這些持續性的開發任務為外部服務提供商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例如,一家專注於此的公司,其來自已上線遊戲後續開發的收入比例持續增長,複合年增長率甚至能達到驚人的數字。

這說明,即使在整體經濟不景氣、新專案啟動減少的環境下,那些依賴成熟長青遊戲持續營運帶來的外包需求,依然能夠支撐企業的穩健成長。

 

騰訊作為全球遊戲巨頭,其營收的穩定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其龐大的長青遊戲矩陣,而這背後的持續開發工作,同樣依賴大量的外部合作夥伴。 

為了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並抓住【遊戲產業未來趨勢】中的機會,遊戲服務提供商必須進行策略性的全球佈局。

這包括在不同的地區建立工作室,以利用當地的文化優勢和人才儲備。

例如,在亞洲建立工作室可以利用【亞洲遊戲開發優勢】的效率和成本優勢,而在歐美地區建立據點則能更貼近西方客戶,深入理解其需求和文化,並參與到更核心的開發流程中。

透過併購擁有特定技術或市場影響力的公司,也是快速擴充能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例如,收購一家在歐美主機遊戲美術外包領域享有盛譽的公司,或與一家在特定東南亞地區擁有豐富跨文化人才的公司合併,都能有效補充自身在不同市場和技術領域的不足,構建更為全面的全球服務能力。 

 

所以,在【遊戲公司裁員潮】和經濟逆風的雙重壓力下,遊戲產業並未停滯,而是在進行結構性調整。

彈性開發體系和對「現場服務遊戲」的深耕,為外包服務提供商提供了韌性成長的沃土。

而積極的全球佈局和策略性併購,則是企業在【變局】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抓住【遊戲開發外包趨勢】帶來的紅利、並最終實現【創新】與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需要企業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斷的執行力,才能在不確定性中開闢新的道路。 

 

 

遊戲不滅:在動盪時代撫慰人心的力量

 

歷史告訴我們,在經濟蕭條或社會動盪時期,娛樂產業往往能夠展現出其獨特的韌性。

遊戲,作為一種集藝術、技術與互動體驗於一身的媒介,尤其具備這種在艱難時刻提供慰藉與逃離現實的力量。

當外部世界充滿不確定和壓力時,人們傾向於尋找能夠放鬆、投入、獲得成就感或與他人連結的方式,而遊戲恰好滿足了這些深層的人性需求。

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忘卻煩惱、沉浸於虛擬世界、體驗不同人生或挑戰自我的空間。 

即使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遊戲公司裁員潮】持續的背景下,遊戲產業整體營收依然維持增長,這本身就是其韌性的一個有力證明。

玩家可能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更為謹慎,但對於能夠帶來長時間愉悅體驗的遊戲,其支付意願並未顯著降低,甚至可能因為需要緩解現實壓力而有所提升。

無論是與朋友在線上遊戲中並肩作戰,還是在單人遊戲的宏大世界中獨自探索,遊戲都在扮演著撫慰人心的角色。

引用一位智者的話:「遊戲是人類精神的避風港。」這並非誇大其詞,而是在壓力時代人們真實需求的寫照。 

展望【遊戲產業未來趨勢】,挑戰與機遇並存。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雖然帶來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但也引發關於創作本質和就業結構的討論。

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重塑全球產業鏈和合作模式。

但不變的是遊戲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和娛樂形式的核心價值——滿足人類對互動、敘事、挑戰和社交的需求。

亞洲電玩通相信,在這種【變局】中,那些能夠堅持內容為王、注重玩家體驗、靈活適應市場變化並積極進行【創新】的遊戲團隊,將更有可能脫穎而出。

這不僅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更包括在動盪中尋找合作、建立信任、並利用自身優勢(如【亞洲遊戲開發優勢】)的策略性思維。 

作為亞洲唯一結合分享專業遊戲心得評測與技術文章的網站,我們深耕獨立遊戲與熱門遊戲,致力於孵育亞洲遊戲研發力量,並結合專業評測與技術分析。

我們見證了產業的起伏,也堅信遊戲的力量。

在未來的歲月裡,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遊戲都將繼續以其獨特的方式,為全球玩家帶來歡樂、啟發和連結。

我們的使命,就是持續分享這些深刻的洞察,幫助業界和玩家更好地理解這個迷人而充滿活力的產業,一同在【變局】中尋找【創新】的道路,確保遊戲這份獨特的「力量」,能夠持續地傳遞下去。

這場關於遊戲產業變局的分享,希望能為你帶來啟發。 

 

 

相關常見問題 FAQ

 

Q1:為什麼全球【遊戲公司裁員潮】如此嚴重,但整體遊戲產業營收還在成長? 

這看似矛盾的現象,原因在於產業正在結構性轉型。許多大型發行商將非核心或階段性工作外包,縮減內部團隊規模,導致裁員。但外包需求的增加,加上長青的現場服務遊戲(Live Service Games)持續提供收入,支撐了整體產業的營收增長。工作量並未消失,只是分配模式改變了。 

 

Q2:AI 真的會完全取代遊戲開發者,特別是美術和動畫師嗎?

目前看來,AI 更像是效率提升工具,而非完全的取代者。尤其在 3D 資產和動畫生成方面,AI 仍面臨訓練數據稀缺和版權問題的挑戰。AI 可以協助流程、提升效率,但核心的創意、情感表達和複雜的協作仍需人類完成。對於【遊戲美術外包】而言,關鍵在於將 AI 融入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並專注於 AI 難以取代的高品質客製化服務。 

 

Q3:保護主義和貿易戰對遊戲產業有什麼具體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導致硬體成本上升,影響部分市場。更深層的影響來自於全球化退潮導致的合作模式變化和潛在的人員、技術流動限制。雖然數位貿易目前受影響較小,但宏觀經濟下行和玩家購買力下降是更顯著的挑戰,迫使遊戲需做得更精良以吸引玩家。 

 

Q4:為什麼說【亞洲遊戲開發優勢】在當前變局下更凸顯?

亞洲團隊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以及建立工業化開發管線上取得了顯著進步,能以更低的投入達到全球認可的品質。同時,西方國家部分開發者傾向混合/遠端工作模式,導致一些需要緊密協作的大型專案更適合在亞洲執行。這使得【遊戲開發外包趨勢】向亞洲傾斜。 

 

Q5:【企業韌性建立】對於遊戲公司應對未來挑戰為何重要?

面對疫情、經濟衰退、AI 顛覆、地緣政治等不可預測的【變局】,企業不能僅憑運氣。建立韌性意味著具備快速適應外部衝擊的能力,包括靈活的遠端工作準備、穩健的資本結構、多元化的全球佈局、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力。這使得企業能在危機中生存下來,甚至找到【創新】和發展的機會。

 

 

 

本文原創(或整理)於亞洲電玩通,未經作者與本站同意不得隨意引用、轉載、改編或截錄。

特約作家簡介

X
A
Y
B
JamXu的頭像
JamXu
十年遊戲研發
二十年遊戲台主
三十年遊戲玩家

經中華網龍遊戲企劃進入遊戲圈,然後被雷打到去學程式前後端又學了點設計帶帶幾個研發團隊,見證了 3D 渲染技術及遊戲引擎互相進步,也見證了研發代理的更迭與博弈遊戲的興起,再毅然研究起 SEO 網路行銷社群廣告投放,深信自研自賣才是最大贏家,期望能為台灣研發重回輝煌時光貢獻一點力量。如果你也有遊戲夢,歡迎交流認識。


支持贊助 / DONATE

 

亞洲電玩通只是很小的力量,但仍希望為復甦台灣遊戲研發貢獻一點動能,如果您喜歡亞洲電玩通的文章,或是覺得它們對您有幫助,歡迎給予一些支持鼓勵,不論是按讚追蹤或是贊助,讓亞洲電玩通持續產出,感謝。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Steam 遊戲鑑賞家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FB 粉絲專頁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IG 粉絲專頁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Twitter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Yoytube 粉絲專頁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Tiktok

BTC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BTC 鏈贊助地址

352Bw8r46rfXv6jno8qt9Bc3xx6ptTcPze

 

ETH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ETH 鏈贊助地址

0x795442E321a953363a442C76d39f3fbf9b6bC666

 

TRON

亞洲電玩通AsiaGameMaster - TRON 鏈贊助地址

TCNcVmin18LbnXfdWZsY5pzcFvYe1MoD6f

延伸閱讀